文学沙龙
宝应:叶挺路与大众电影院的那些光影记忆
2022-3-23 11: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53| 评论: 0|原作者: 华连水|来自: 扬州日报区域新闻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我,和电影有着难解之缘,对电影有着深深的嗜好。 说起看电影的事情,那一幕幕影像立即就会在在脑海里闪过。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老电影院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风格与记忆的最佳场所。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原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大众电影院,后期改为世纪影城再次苏醒并大放异彩,成为市民们追忆怀旧的理想场所。 宝应共有4家影剧院:大众电影院、宝应影剧院、宝淮影剧场、城东影剧院(城郊)。70年代初,宝应淮剧团设在朱家巷,剧団一场新戏排好后,就要到大会堂进行彩排。除了彩排,剧団还经常在大会堂对外公演。 大会堂是1959年在今文化广场西建成的。有1961个座位,设施简陋,为简易会堂。1979年改建,更名为宝应影剧院。设有翻板木椅1506个座位,为县内规模最大的戏剧、电影两用剧院。1997年转为私人承包,改建娱乐城,后来又改建为东方天地大酒店。叶挺路在建国后,利用叶挺路宁国寺殿房改作宝光电影院。1956年建大众电影院,后经多次整修,设施逐步完善。1985年投资50万元进行改建,门面设计高大宽敞,气势雄伟,内部装置冷暖空调设备,有软席椅691座,是县城设施较齐全的专业电影院。从1956年,距今已有66年的历史了。它承载了很多宝应人的回忆。平日里,来这里看一场老电影,回味一下曾经的时光,是很多宝应人的选择。 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都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叶挺西路可算是宝应的"南京路″了。繁华也就集中在大新桥的百货公司、糖烟酒公司、五金公司、银行、邮电局、新华书店、文化馆、图书馆、大众电影院这一带。下午5:00刚过,天色初暗,百货公司打烊的铃声响起,顾客们陆陆续续地散出,商铺里面开始熄灯,百货公司的铁拉门拉上了,员工开始下班。这时叶挺路的老街两边店铺也都纷纷关上了店门板,沉寂的夜幕慢慢笼罩了这条街。 在百货公司的附近,东边是大众电影院,在电影院附近我们看见了橱窗里面贴着的电影海报,白晃晃的日光灯照着海报也照着橱窗前的三三两两的闲人。我还记得电影海报上面有《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侦察兵》、《铁道游击队》《柳堡的故事》《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秘密图纸》、《保密局的枪声》、《黑三角》、《海霞》、《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平原游击队》……英雄人物深深地扎根在我内心深处,现在仍记忆犹新。看电影时,我总是要问爸爸妈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后来,我发现了“规律”,只要是中共党员,他就是“好人”。那个时候,党在我心中,就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晚饭后,那些已预购票的及傍晚无所事事的人会早早地晃荡在影院门口,或是等着开场或是等着购得几张剩票。这时是唯一的夜生活喧闹的时刻。宝应大众电影院的晚场电影是最旺俏的,有时是一票难求,需早早预购。那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如此的贫乏。以至于看下一场电影的人会很早就闲等在电影院门口。上一场散场了,人流蜂拥而出,这时是叶挺路最闹热最拥挤的时刻。 记得有一次放映电影《侦察兵》,我很想看,就和一个小伙伴去买票,当我们踮起脚尖望着售票口,却被告知说:“没有,卖完了。”后来,我们又遇到我家的邻居送来了两张电影票,这时我们就走进了电影院的检票囗入场,一起来观看电影《侦察兵》。《侦察兵》这部电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在文革后期推出的第一部故事片。故事片《侦察兵》是我童年时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对60、70年代走过的人们来说,露天电影是一个抹不掉的青春记忆。尤其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唯有偶尔几次的露天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盛事,也成为了那一代人一段声色丰盈的时代记忆。 大众电影院向东是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85年5月,框架结构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为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中心。又紧靠县文化馆,文化馆于1985年9月兴建,4层半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和大型群众文艺汇演,为全县文化活动中心。大众电影院它现在已经改成为世纪影城,而有些衰落与破败的蝴蝶厅就在这影院的建筑向里最深的部分的后面。也就是说,蝴蝶厅往前看,就是一整个电影院,然后电影院门口就是叶挺路。 时光荏苒。66年过去了,历尽沧桑的宝应大众电影院,见证了宝应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拼搏。在宝应人的眼里,这座老建筑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的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上,无不刻着宝应这座县城的记忆。现在,宝应大众电影院已经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说来说去,追忆的都是老电影院的故事,现在不是时兴致敬这个词吗,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算是对宝应古城老电影院的深情致敬吧! 华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