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文学沙龙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沙龙

自带光芒的精神肖像 一一序《那时正青春》

2023-12-5 14: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53| 评论: 0|原作者: 张元顺|来自: 扬州区域新闻


   周以耕先生的新著巜那时正青春》,在微信公众号上陆续推出。貌一看,与那部《已耕岁月》似曾相像,细一读,其实不然,这是以耕深耕人生专为青年读者精心打造的又一部力作。

  人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华。它代表了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美好、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阶段,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起伏和变迁。以耕先生的青春岁月,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其个人命运无疑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产生的社会震荡犹如于无声处响惊雷。他激流勇进,敢当时代的弄潮儿,积极为社会分忧,不要政府一分钱,组织和带领一批待业青年,在县城率先办起了"新时代家电公司"。他开拓创新,励精图治,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影响波及城乡各地,迅速成为全县商界天之骄子。这一创举,成了徬徨中人们眼中一米绚丽的亮色。他的事业有成,如若人生开挂,惊动了全县新闻媒体纷纷跟踪报道,评述有加,一时间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作为当时报社副总编的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一晃三十个春秋过去,周以耕从韶华之年已走到七十芳华,每每回想起那段青春岁月都会心潮澎湃,感概万分,便采用"我手写我心"的表现手法,重新检视和再现那段难忘历史,寄厚望于青年一代。

  从我目及所至,以耕先生身上起码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其一,青年人要有理想抱负。现在人们大多都因看见而信仰,而不是因信仰而看见。以耕命运多舛,他为自己立命,使出了全身解数,愣从一个小学生自修到大学毕业。事实上,世界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笨人,因为笨人自知不足会更加努力。试想,如果以耕胸无大志,没有发奋苦读的意志,他怎会站得高、看得远、行得稳?其二,青年人要珍惜韶华。无奋斗,不青春。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奋斗了才会无悔。人们在虚妄里跋涉,有笑的,也有哭的。但要明白,人生总会有许多无奈,苦过了才知道珍惜,痛过了才懂得坚强,傻过了才会成长。以耕不负韶华,也是历经风霜雨露化茧成蝶的。其三,青年人要有家国情怀。一个人的小我与大家都是紧密相联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都应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果敢地担当一切。这才是有志青年应有的样子,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以耕以他那一己之力,就撑起了待业青年的一片天,无愧为年轻人的一面旗子,其精神煞是难能可贵的。


  遗憾的是,当下中国父母正在用无私的付出,毁掉了一个个孩子的未来。何以见得?你可留意,许多父母心中都有这样一句话: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真不知道这种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孩子少时不吃苦,他拿什么去成长!没有挫折之后的反省,他拿什么去应对未来,去应对自己人生的不确定性,又如何承担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喂养"。当然,这个不单是物质上,也包括心态上的。你如果对孩子付出过多,把所有东西都给了孩子,你会喂养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来!周以耕的成长历程,足以让我们领教知苦识奋的道理。

  然而,大路边上的草鞋有说长的,也有道短的。在我看来,此书虽不是字字珠玑,但也是心情流淌出来的文字。可以想见,他在动笔前就已自信爆棚,一定是在情感涌溢之时,将自己平时积蓄于胸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吐为快,一气呵成的。要不然,他并不是一个专业作家,怎能写出如此真实、痛快、俊朗的文章来呢!同时,他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书中难免不夹着一点私愤,只是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求全责备而已。有时候,写文章的人是在特定的情形下,写给了解他、懂他的人看的。这种真实,既是作者个人层面的主观问题,也是文学创作的客观要求,是作者与读者签约的一份文体契约。作为以耕的同龄人,身同感受,对他总有一点点惺惺相惜之感吧!这是过来人都懂的。

  谈到文体如何定论,在这里,我倒想赘述几句。就《那时正青春》而言,有说它是散文类的,也有说它是报告文学类的,甚至连作者自己也未必捉摸透。愚以为,无论是散文或是报告文学,都是以真实为第一伦理的。纪实是与虚构相对应,与抒情、议论相区别的。文无定体,纪实就是力量。选择纪实,就是选择与时代生活贴近,选择对天下苍生的忠诚关注。其影响力、感染力,可以叫做"魅力"所在,使纪实"天然"地具有某种质朴无华的特征。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以耕虽不能及,但他所著述的内容都基于绝对事实之上,他自带光芒的精神肖象,不啻是青年心中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他所折射出的思想火花当是韶华美好的象征。我想用纪实文学这一大概念,去表明此书的文体分类,是否更为贴切。在此,愿与诸君商榷,以求教于方家!

  读周以耕先生这一新著,实不胜其感慨系之。因其评书征文活动有奖,不想争利便搁笔;后邀我为征文评分,恐难公道也未答应。于是,应急写了这一感言或叫序言,以酬乎多年的友情吧!                               张元顺 癸卯冬于宝应鑫宝佳园

  [作者简介:张元顺,男,江苏宝应人。曾任《宝应日报》副总编,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最新评论

© 2001-2023 江苏报广新闻网 GMT+8, 2024-11-4 06:18 , Processed in 0.073134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