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沙龙
总有一种力量 让你热泪盈眶
2020-3-8 18: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0| 评论: 0|原作者: 于长荣|来自: 扬州日报区域新闻
谁也没有想到,已亥岁末,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暴发,继而迅速蔓延全国。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类似SARS的病毒,是那么的凶险,传播速度那么快,危害那么深。 武汉封城,各地封路。小区封了,只留一个出口,进出严查;村庄封了,桥头堆满了泥土,来往必须凭证。一时间,谈疫色变,人人自危。交通停运,商场关门,广场封闭,城市停摆……一切来了个“急刹车”。 “武汉,现在最好不要去”然而,就在说出这话的不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却不顾年事已高,毅然踏上了前往疫区的征程;“武汉必须封城”73岁的李兰娟院士在研究分析病毒的传播速度和武汉现状后,果敢地向高层提出阻断病毒蔓延的建议。几乎同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请缨,要求驰援武汉。 在这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逆行者”中,有初为人母的护士,她们狠心丢下还在哺乳期的宝宝,在父母心疼的目光中,含泪转身离去;那些为人子女的医生,忍着内心的悲痛和愧疚,匆匆离开病房里正需要照顾的爹娘;还有他们,推迟婚期,承诺疫情结束后和心爱的姑娘携手走向婚姻殿堂的为人夫君……他们用请战书上的一个个鲜红手印,履行着作为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发哨人”张继先,以一个职业人敏锐的眼光和对社会的担当,率先把不明真相的疫情上报;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无暇顾及已经感染的妻子,步履蹒跚中,却想方设法为更多患者提供救治空间开启生命通道;为节约资源,减少换穿和上厕所频次,好多医护人员在厚重防护服下,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有的不得不用上”尿不湿”;那些劳累过度突然倒地的护士,疲劳之极席地而卧的医生,不顾危险毅然接送医生上下班的的士司机,义务送餐并组织饮食供应的外卖小哥……然而,病毒无情。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带着些许的遗憾和不甘,永远地倒在了他热爱的手术病房里;那个回去准备牵手新娘的小伙子,让锁在抽屉里的结婚请柬成为了永远的记忆…… 忘不了,脱下防护服被汗水湿透衣衫医生坚强的背影;忘不了,摘下口罩深深勒痕下护士那张美丽的青春脸庞;忘不了,被从鬼门关救回的那些患者出院时不断躬身致谢的落泪场景;忘不了,连续十多天日夜奋战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可面对应得的血汗钱却一分不要的纯朴可爱的农民工兄弟…… 面对国难,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优良传统和守助互望的崇高美德得到无尽彰显。一声号令,上万名医护人员,迅速从全国各地向湖北集结,奔赴抗疫一线;猎猎军旗下,英勇的将士们在“有疫必战 有战必胜”的响亮口号声中云集武汉;各地群众自发组织的联防联控、卡口的24小时值班值守、单调重复的体温监测和数据统计、自觉听话多日宅于家中的市民群众……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自觉行动,这是一次齐心协力的没有硝烟的全国战役。山东寿光的菜农,全家动员,连夜采摘,无偿送来了新鲜蔬菜; 江苏扬州的大厨,带着富春的包子和狮子头毅然走进了方舱医院;民营老板,日夜兼程,送来了急需的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良心企业开启了钱物的捐赠序幕;老党员、老军人打开了厚重的钱包;孩子们拿出了收藏已久的储蓄罐;大爷大娘解开了带有体温的裹钱布…… 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采取的果断措施,有全国人民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正如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相信,迎接我们的必将是春暖花开! |